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7
作者
吴寿岭
陈丽莉
洪江
李宏芬
胡克俭
郝冰
程平
施继红
庞占泉
机构
[1]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唐山市商业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唐山,唐山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类; 基因; 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型 (AT1R)基因多态性及多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 (EH)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10 4 3人 ,实际完成调查 10 0 7人。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体检、测量血压。用PCR、限制性酶切、琼脂糖电泳分型的方法检测ACE、AT1R基因型。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ACE基因、AT1R基因各基因型在正常血压组和EH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在与EH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 ,ACE基因DD型、AT1R基因AC +CC型EH患病率较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基因的DD +AC联合基因型EH患病率高于其他基因型 ,差异显著。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筛选 ,与血压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打鼾、肥胖、EH家族史、心率、高甘油三酯血症 7项指标 ,ACE、AT1R基因及DD +AC联合基因型均未进入模型。结论 在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前提下 ,ACE基因的DD +AT1R基因的AC联合基因型人群患EH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单一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 ,在EH的发病机制中 ,环境因素可能更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AT1R基因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J].
余惠珍 ;
白玉茹 ;
陈慧 ;
伍严安 ;
胡锡衷 .
高血压杂志, 1999, (04)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