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23
作者
詹志伟 [1 ]
裴育 [2 ]
王熙然 [2 ]
张志杰 [3 ]
许杰 [3 ]
于兆凤 [4 ]
崔志辉 [2 ]
机构
[1]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干部病房
[2]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3]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务部
[4] 总政干休所门诊部
关键词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相关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与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策略.采用了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情况调查表,并应用美国Norland Excell plus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对某干休所离退休的老年男性150名(年龄76.2±8.7岁)进行问卷调查和测定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MD)值.结果可见:1)髋部BMD测定有骨质疏松者为90名(占60.0%).60~80岁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42.5%,63.9%与71.1%,70及80岁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较60岁增多(P<0.05;P<0.01).2)男性在60岁以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MD)测量值逐渐下降,80岁组的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BMD下降最明显(P<0.01).3)从骨量丢失的部位及程度来看,以股骨Wards三角部最为明显,其次是股骨颈,股骨粗隆部相对较轻.4)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骨质疏松发生与卧床成正相关(P<0.05);与适量运动、喝牛奶、服用钙剂成负相关(P<0.05).吸烟、饮酒、喝浓茶及日照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总之,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不低于女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J].
薛延 .
新医学, 2007, (01) :7-8
[2]   男性骨质疏松诊疗进展 [J].
李梅 .
中国临床医生, 2006, (07) :15-17
[3]   骨质疏松症膳食结构的相关因素研究 [J].
颜兴伟 ;
杨玉金 ;
王小梅 ;
刘菁萍 ;
王国平 ;
许秀柏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4) :64-66
[4]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颜兴伟 ;
杨玉金 ;
王国平 ;
王小梅 ;
刘菁萍 ;
许秀柏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02) :69-72
[5]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汪荷 ;
马燕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14) :2734-2734
[6]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治疗 [J].
王福权 .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 (02) :69-72
[7]   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辽宁地区正常中老年人骨矿含量的影响 [J].
孙国强 ;
郭庆生 ;
闻久全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3, (01) :41-42+66
[8]   健康老年男性不同骨量、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 [J].
林东平 ;
郭明皓 ;
吴万龄 ;
杨裕国 ;
郭郁郁 ;
隋春华 .
上海医学, 2003, (01) :42-44
[9]   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J].
卓铁军 ;
周明秀 ;
申志祥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02) :11-13
[10]   健康教育应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J].
张燕晴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02) :84-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