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互转:印证规范解析

被引:12
作者
陆而启
机构
[1] 厦门大学
关键词
印证模式; 以量取胜; 以质取胜; 靠证据说话; 意见之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刑事证明的印证模式突出表现了如下特点,系争内容由不同来源的证据提供同一性印证、证明程度排他性要求可能促成采用灵活性取证手段等。《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之中有多处关于审查证据、采信证据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印证"条款,这些条款体现了如下特点:需要印证的对象——主要针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容易因为出庭而出现反复的证据形式以及间接证据;印证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庭审中翻证、翻供以及作证资格缺陷和利害关系人的证言效力问题;印证的条件错综复杂,而印证的效力有一种法定证据制度的痕迹,同时又因为其语言模糊而可能存在滥用裁量权的嫌疑。针对印证规定的限度,第一,需要把以量取胜和依靠主观真诚和正当程序为基础的以质取胜相结合;第二,需要把靠证据说话与辩论、说理和质证等形式的意见之争相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31]  
德国民商法导论.[M].(德)罗伯特·霍恩等著;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32]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冯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3]  
论自由.[M].(英)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著;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59,
[34]  
反杜林论.[M].(德)恩格斯撰;吴黎平译;.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