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地形分异格局研究

被引:13
作者
张志
朱金兆
朱清科
张宇清
姚爱静
曹刚
魏铁
机构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地形分异; 数字高程模型; 人为干扰; 黄土丘陵;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5.02.009
中图分类号
S717.19 [森林地文分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 1∶10 0 0 0地形图及 2 0 0 3年秋季时相的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 ,结合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景观制图 ,并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分析 ,研究典型嵌套流域内不同景观类型随地形变化呈现出的分异特征及变化成因 .结果表明 :①在较大尺度上 ,地形因素是本区景观分异的首要因素 ;② 2 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封山育林与生产性造林以及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 ,是局部地区景观组分在各种地形梯度上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 ,自然恢复过程对于这种格局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目前流域内人为的干扰活动主要是过度放牧 ,集中在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过渡的中游地带 ;④在本流域高程 10 0 0~ 12 0 0m、坡度 2 5°~ 35°、坡向半阴坡的关键地区 ,应采用科学的人工促进自然生态恢复措施 ,逐渐增加近自然景观组分 ,尽量减少负面的人为干扰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