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

被引:92
作者
王士君 [1 ]
廉超 [1 ]
赵梓渝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关键词
中心地理论; 城市网络; 城镇体系; 理论转变;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镇体系核心特征的演变,推动其研究视角由等级制的传统中心地理论向关系制的现代城市网络转变。以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简要回顾克氏中心地理论在中国城镇体系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证进展,通过对中心地理论固有缺陷,以及城镇体系研究逻辑变化的分析,阐明传统中心地理论在解释和解决现代城镇体系问题时的局限性;指出城市网络理论兴起的背景:交通革命带来的时空压缩导致区位论的解释失效、流空间理论的产生、全球化与生产网络的产生、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的转化;从企业组织、交通流、信息流三个研究视角,揭示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网络思维端倪;通过研究主体特征的关注由中心性到节点属性、主体关系由等级从属到功能互补、时空尺度由地方到全球三个方面的对比,指出中心地与城市网络应用于城镇体系研究中的理论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流动空间语境下的中心地理论再思考——以山东省域城市网络为例 [J].
程遥 ;
王理 .
经济地理, 2017, 37 (12) :25-33
[2]   山东省城市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基于“中心地”和“流空间”理论的对比 [J].
王成 ;
王茂军 .
地理研究, 2017, 36 (11) :2197-2212
[3]   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出口产品升级 [J].
贺灿飞 ;
陈航航 .
地理学报, 2017, 72 (08) :1331-1346
[4]   中国城市网络等级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基于铁路和航空流的比较 [J].
王姣娥 ;
景悦 .
地理学报, 2017, 72 (08) :1508-1519
[5]   基于人口省际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兼论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条件性 [J].
赵梓渝 ;
魏冶 ;
庞瑞秋 ;
王士君 ;
冯章献 .
地理学报, 2017, 72 (06) :1032-1048
[6]   有向加权城市网络的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测度--以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为例 [J].
赵梓渝 ;
魏冶 ;
王士君 ;
庞瑞秋 .
地理研究, 2017, 36 (04) :647-660
[7]   中国主要城市关联网络研究 [J].
唐子来 ;
李涛 ;
李粲 .
城市规划, 2017, 41 (01) :28-39+82
[8]   基于高铁网络的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可达性 [J].
黄洁 ;
钟业喜 ;
李建新 ;
文玉钊 .
地理研究, 2016, 35 (04) :757-769
[9]   基于信息流的互联网信息空间网络分析 [J].
王宁宁 ;
陈锐 ;
赵宇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137-147
[10]   多元交通流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层级特征 [J].
陈伟 ;
修春亮 ;
柯文前 ;
俞肇元 ;
魏冶 .
地理研究, 2015, 34 (11) :2073-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