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大陆复杂和混杂的碰撞带构造

被引:18
作者
万天丰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碰撞带; 板块构造; 楔状和嵌入构造; 多期次构造事件; 成矿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中国大陆碰撞带是以结构复杂、形成过程复杂和物质成分趋于混杂为主要特征的。在构造特征上 ,表现为由构造岩片和混杂岩带所组成 ,形成扇状褶皱和对冲型逆掩断层。在剖面上常形成楔状(鳄鱼式 )构造 ,在平面上可构成嵌入构造 ,它们其实是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互相挤压、缩短与穿插的、一个统一的三维共轭剪切断裂系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绝大多数中国大陆碰撞带都不是一次形成的 ,而是经历了多期次、活动性质各不相同的、复杂的形成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碰撞带的研究水平 ,应该把碰撞带及其两侧的板块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研究 ,应该大力加强碰撞带周邻板块的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古地磁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变形、变位资料的系统研究。碰撞作用时期是元素、岩石和构造单元趋于混杂的时期 ,而不是有利于元素、物质的分异和富集。碰撞带的主碰撞期形成的矿床是十分有限的。笔者推测有 4种类型的矿床可能将成为西部古碰撞带地区找矿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2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M].万天丰著;.地质出版社.2004,
[2]  
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M].车自成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3]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4]  
郯庐断裂带.[M].王小凤等著;.地质出版社.2000,
[5]  
大别造山带构造年代学.[M].杨巍然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6]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钟大赉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7]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8]  
武当山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M].蔡学林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9]  
云开大山及其邻区地质构造论文集.[M].丘元禧;陈焕疆主编;.地质出版社.1993,
[10]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岩石学与构造学.[M].索书田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