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观测资料融合应用的灰霾天气关键成因研究

被引:20
作者
毛敏娟 [1 ]
刘厚通 [2 ]
徐宏辉 [1 ]
浦静姣 [1 ]
机构
[1]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多元观测资料; 灰霾天气; 关键成因;
D O I
10.13671/j.hjkxxb.2013.03.027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临安作为区域大气本底站的优势和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设施,再融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从不同层面研究了灰霾天气形成的主导因素.通过浙江省灰霾日数空间分布与同时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ystem(DMSP)/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OLS)卫星遥感得到的夜间灯光分布对比以及1960—2009年间杭州和浙江省年平均灰霾日数演变过程,从空间和年代际变化两个角度论证了当前不科学的社会发展是造成灰霾天气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通过杭州和临安本底站实际观测对比发现,对灰霾天气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细粒子,关键排放因子不是尘粒等气溶胶,而是黑碳、NO2、SO2等.脱硫减排可以使霾污染有所减缓,但由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含氮前体物对霾污染的贡献却越显突出.气象条件是灰霾天气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在各种天气形势中,由于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明显、大气相对稳定,出现灰霾天气的概率最高,达64.5%.除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外,风速、气温、湿度、气压、降水、变温等地面气象因子及前1日PM10浓度对污染物浓度皆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湿度、风速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是灰霾天气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2]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研究 [J].
徐梦洁 ;
陈黎 ;
刘焕金 ;
王慧 .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03) :106-112
[3]   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 [J].
洪也 ;
马雁军 ;
李潮流 ;
刘宁微 ;
高少鹏 ;
张云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6) :637-644
[4]   北京灰霾天气PM10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J].
牛红亚 ;
邵龙义 ;
刘君霞 ;
李金娟 ;
王静 .
中国环境监测, 2011, 27 (01) :72-77
[5]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 [J].
朱彤 ;
尚静 ;
赵德峰 .
中国科学:化学, 2010, 40 (12) :1731-1740
[6]   Model 6000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性能评估及数据订正 [J].
谭浩波 ;
陈欢欢 ;
吴兑 ;
邓雪娇 ;
邓涛 ;
李菲 ;
赵晓利 ;
毕雪岩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6) :687-693
[7]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 [J].
潘鹄 ;
耿福海 ;
陈勇航 ;
贺千山 ;
张华 ;
亢燕铭 ;
毛晓琴 ;
王洪强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1) :2164-2173
[8]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J].
颜鹏 ;
刘桂清 ;
周秀骥 ;
王京丽 ;
汤洁 ;
刘强 ;
王振发 ;
周怀刚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3) :257-265
[9]   上海市灰霾天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富集元素的粒径分布 [J].
范雪波 ;
吴伟伟 ;
王广华 ;
林俊 ;
姚剑 ;
耿彦红 ;
位楠楠 ;
李玉兰 ;
梁峰 ;
刘卫 ;
李燕 .
科学通报 , 2010, (13) :1221-1226
[10]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