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6年重庆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与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32
作者
赵兰兰
朱朝敏
张爱华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
关键词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菌; 药敏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近10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流行趋势及药敏变迁等情况。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7—2006年间以腹泻病住院并经粪便细菌培养确诊为细菌性腹泻的患儿10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0年间从11895住院的腹泻患儿中分离出肠道病原菌1044株,总检出率为8.8%,其中包括志贺菌(826株)、沙门菌(90株)、大肠埃希菌(101株)、铜绿假单胞杆菌(21株)和变形杆菌(6株),呈逐年下降趋势。(2)各年均以志贺菌检出占优势,并以福氏Ⅱ型为主(62.3%),且宋内菌的检出构成比逐年上升;8~11月份为检出高峰期,占总检出的58.7%。(3)学龄前期检出率最高(34.4%),青春期最低(1.4%),均以志贺菌为主,而婴儿期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最显著(占36.4%)。(4)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痢特灵、红霉素对所有的细菌都耐药,耐药率都在95%以上,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在3.7%50.0%;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分别为21.6%87.9%、28.6%92.5%。结论重庆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的检出呈逐年下降,以志贺菌为主,婴儿期则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最显著;(2)各抗菌素中,病原菌对三代头孢最敏感,其次为氟喹诺酮类,对氨基糖苷类及其它抗生素耐药。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赵瑞珍 ;
郑跃杰 ;
陈乾 ;
陈月生 ;
吴跃平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 (04) :278-279
[2]   5032名小儿不同季节、年龄腹泻的发病情况及预防 [J].
黎赛玲 ;
苏娟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06) :23-24
[3]   167株小儿肠道感染致病菌及药敏分析 [J].
姜胜玲 ;
崔喜红 ;
杨俊文 ;
周文华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2, (04) :313-314
[4]   小儿绿脓杆菌性肠炎26例临床分析 [J].
蔡幸生 ;
陈若芝 .
新医学, 1998, (08) :34-34
[5]   儿科患儿胃肠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J].
陈清 ;
俞守义 ;
陈义忠 ;
彭宜君 ;
郝卫 ;
张洪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3, (04) :24-26
[6]  
儿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薛辛东主编, 2002
[7]  
医学微生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陆德源主编, 2001
[8]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ies and ESBL production rates of Salmonella and Shigella strains in Turkey [J].
Kiliç, D ;
Tulek, N ;
Tuncer, G ;
Doganci, L ;
Willke, A .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01, 7 (06) :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