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被引:32
作者
张万益 [1 ]
聂凤军 [1 ]
刘妍 [1 ]
江思宏 [1 ]
徐智 [2 ]
胡朋 [1 ]
赖新荣 [1 ]
皮晓东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内蒙古阿尔哈达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3]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铅-锌-银矿床; 矿床成因; 阿尔哈达; 内蒙古;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7.05.024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引用
收藏
页码:868 / 877+883 +8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银铅锌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高群学 ;
钱明 .
地质找矿论丛, 2005, (S1) :95-99
[2]   内蒙东乌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找矿效果 [J].
夏广清 .
矿产与地质, 2005, (06) :634-639
[3]   内蒙东乌旗地区岩浆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关系 [J].
金岩 ;
刘玉堂 ;
谢玉玲 ;
不详 .
华南地质与矿产 , 2005, (01) :8-12
[4]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J].
聂凤军 ;
江思宏 ;
张义 ;
刘妍 ;
胡朋 .
矿床地质, 2004, (02) :176-189
[5]   内蒙古东乌旗铜、银多金属成矿带成矿类型分析 [J].
王建平 .
矿产与地质, 2003, (02) :132-135
[6]   试析地幔来源物质成矿域——以中亚造山带为例 [J].
洪大卫 ;
王式光 ;
谢锡林 ;
张季生 ;
王涛 .
矿床地质, 2003, (01) :41-55
[7]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J].
洪大卫 ;
王式 ;
谢锡林 ;
张季生 .
地学前缘, 2000, (02) :441-456
[8]   中国某些金属矿床矿石铅来源的铅同位素诠释 [J].
张乾 ;
潘家永 ;
邵树勋 .
地球化学, 2000, (03) :231-238
[9]   粤东锡多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雷新勇 .
矿床地质, 1994, (04) :322-330
[10]  
蒙古弧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概论[M]. 地质出版社 , 李述靖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