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归责论在我国的本土化:立场选择与规则适用

被引:9
作者
孙运梁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客观归责理论; 本土化; 危险的现实化理论; 逻辑层次; 判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与日本学者提出的危险现实化理论相比,源自德国的客观归责论更契合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现状,其能够厘清因果关系理论的功能定位,克服我国目前的因果关系理论研究所存在的哲学色彩浓厚、逻辑层次不清、判断标准不一等弊端,从而更好地完成结果归责的任务。新近出现的一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表明,我国司法实务完全可以选择客观归责论作为理论工具进行裁判。通过建立刑法中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的判断模型,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的普通案件和少数的疑难案件,都可以纳入这个判断模型中解决。以海淀法院的这个判例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厘清客观归责论的适用规则,能够助推其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开花结果",亦可促进理论与实务的良性互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当前的日本因果关系理论[J]. 桥爪隆,高翔.刑事法评论. 2017(01)
[2]   刑法阶层理论:三阶层与四要件的对比性考察 [J].
陈兴良 .
清华法学, 2017, 11 (05) :6-19
[3]   日本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意义 [J].
安达光治 ;
孙文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 25 (01) :160-170+176
[4]   刑法总论之困惑(一) [J].
桥爪隆 ;
王昭武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15, (01) :102-124
[5]   客观归责理论的引入与因果关系的功能回归 [J].
孙运梁 .
现代法学, 2013, 35 (01) :139-152
[6]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山口厚, 2017
[7]  
刑法总论讲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前田雅英, 2017
[8]  
刑法总论的思之道·乐之道[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佐伯仁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