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实验性脾虚证胃肠动力学与胃肠肽关系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曲瑞瑶
刘素梅
王伟
孟旸
曾文红
曲柏林
王秀琴
曾晓蓓
尚宏伟
刘学宗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胃肠电活动;
胃肠运动;
胃肠肽;
实验性脾虚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6.3 [脾胃系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观察实验性脾虚证与胃肠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分别记录实验性脾虚证(以厚朴、枳实、大黄煎剂造模)大鼠胃窦、十二指肠、空肠电和机械活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述部位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胃肠肽(ir-SP、ir-VIP、ir-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脾虚组大鼠各部位运动节律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其电活动的最小振幅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运动节律与运动总振幅指数的相关性因部位不同而异。脾虚大鼠十二指肠运动亢进,幅值增高,小肠运动一个移行性综合运动(MMC)周期缩短。脾虚大鼠胃窦ir-SP、ir-VIP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脾虚组十二指肠 ir-SP 和 ir-VIP 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肠只有 ir-SP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脾虚组十二指肠 ir-SP 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各部位 ir-CGRP 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虚大鼠胃及小肠上段 ir-SP、ir-VIP 含量的改变可能与脾虚证胃肠动力失调、吸收不良、泄泻及津液涸竭等症状有一定关系,加味四君子汤对大鼠实验性脾虚证胃肠肽分泌异常及胃肠电——机械活动的修复均有一定调理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0+391
+391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