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土体动力本构模型

被引:8
作者
齐文浩 [1 ]
薄景山 [2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 防灾科技学院
关键词
指数形式; 非对称循环荷载; 土体动力本构模型;
D O I
10.13197/j.eeev.2009.01.008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基于指数函数的有界性、函数曲线形状和构造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一般原则,把函数y=ex在(-∞,0]区间上的图像进行翻转、平移、放缩,从而构造出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的骨架曲线。在卸载和反向加载时,采用与骨架曲线相同的函数形式,并以前一次卸载开始点作为起点,以土体的极限应力水平作为渐近线,构造出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滞回曲线。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适用于非对称循环荷载的指数形式土体动力本构模型(UE模型)。并用共振柱实验的结果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UE模型具有四个特点:第一,适用于非对称循环荷载;第二,记忆量小;第三,卸载再加载滞回曲线自动满足Masing准则;第四,模型参数少,物理意义明确,可用常规试验确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土体动力本构关系及其参数研究 [J].
陈国兴 ;
庄海洋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08) :860-864
[2]   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粘-弹-塑模型 [J].
李小军 ;
廖振鹏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9, (03) :65-72
[3]   粘弹塑性土层地震反应的波动分析法 [J].
王志良 ;
韩清宇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1, (01) :117-137
[4]  
土体动力特性、复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及其方法研究[D]. 陈学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6
[5]  
地震工程学[M]. 地震出版社 , 胡聿贤著, 2006
[6]  
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教程[M]. 地震出版社 , 胡聿贤主编, 1999
[7]  
地震小区划[M]. 地震出版社 , 廖振鹏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