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实施前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

被引:15
作者
梁文艳
胡咏梅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新机制”; 教育财政; 公平性; 教育均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2.3 [义务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投入均衡程度明显改善。但由于政府投入低重心格局尚未改变,县级政府教育投入表现出一定程度"挤出效应",区域内教育经费配置的校际公平性亟待改进;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偏低,社保制度、补偿性收入制度不够完善;农村家庭教育负担仍然有待减轻,学生资助等相关投入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必须重视深化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改革,真正建立适应教育发展内在秩序的义务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城乡间、区域间以及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 [J].
范先佐 ;
郭清扬 ;
赵丹 .
教育研究, 2011, 32 (09) :34-40
[2]   中国教育省际差距收敛分析及教育投入体制效应评价与改进——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谢童伟 ;
张锦华 ;
吴方卫 .
当代经济科学, 2011, 33 (04) :31-36+125
[3]   完善机制 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 [J].
庞丽娟 ;
韩小雨 ;
谢云丽 ;
李琳 ;
夏婧 .
教育研究, 2010, 31 (04) :40-44
[4]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J].
潘文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72-84+222
[5]   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变化与效果 [J].
赵力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4) :80-92+206
[6]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M].杜育红; 孙志军;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