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的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以粤港澳大湾区及贵州省为例

被引:10
作者
娄伟
李萌
潘家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要素流动; 区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
D O 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1.08.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双循环"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复杂局势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典型特征。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是推进"双循环"工作的重要路径。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不仅需要持续深化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也是重要手段,区域合作深化的过程也是要素自由流动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既要研究户籍、收入、税收、市场、教育及医疗等影响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的传统因素,也需要重视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及智慧时代的来临等影响要素流动的新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流动障碍的分类及应对路径可被归纳成"三四模式",其中,三种障碍包括易破除或必须破除类、难破除但能通过类以及难破除且难通过类,四种应对路径是指破除障碍、绕行过障、搭桥过障及直接蓄力跨越障碍。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采用要素流动效率评估、区域典型特征叠加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识别合作双方的优劣势,优选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数字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与规则构建:基于要素流动理论的视角 [J].
黄鹏 ;
陈靓 .
世界经济研究, 2021, (03) :3-13+134
[2]   破除要素流动障碍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J].
王淑伟 .
中国经贸导刊, 2020, (20) :32-34
[3]   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效率的时空演化及提升路径 [J].
秦雯 .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 (09) :31-40
[4]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影响 [J].
李洪涛 ;
王丽丽 .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07) :170-179
[5]   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 [J].
王必达 ;
苏婧 .
财贸经济, 2020, 41 (04) :129-143
[6]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 [J].
叶玉瑶 ;
王景诗 ;
吴康敏 ;
杜志威 ;
王洋 ;
何淑仪 ;
刘郑倩 .
热带地理, 2020, 40 (01) :27-39
[7]   市场分割对省域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 [J].
邓峰 ;
杨婷玉 .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 (17) :19-29
[8]   要素流动对效率提升的溢出红利研究 [J].
郭兆颖 .
统计与决策, 2019, 35 (06) :161-164
[9]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演进 [J].
杨海波 ;
高兴民 .
区域经济评论, 2019, (02) :110-116
[10]   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 [J].
邵汉华 ;
钟琪 .
软科学, 2018, 32 (11) :120-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