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要素自由流动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吗——基于“协调性集聚”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
被引:45
作者:
王必达
[1
]
苏婧
[2
]
机构:
[1] 兰州财经大学
[2]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劳动生产率;
协调性集聚;
区域协调发展;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200409.007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当代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源泉,现有文献多从要素流动视角来考察经济集聚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然而,若将要素流动引入区域生产函数进行推导,可以发现非区域性要素集中规模的扩大,既能提高要素流入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也能提高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基于此,本文以"协调性集聚"为核心概念,通过拓展现代集聚模型来构建要素在自由流动中走向协调发展的理论假说。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虽然我国发展要素在大规模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并呈现进一步向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但要素流动在提高要素流入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并从需求侧激发了要素流出区域的市场潜能,要素流动在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呈现"协调性集聚"的趋势。因此,发达的要素流入区域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欠发达的要素流出区域通过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提高要素回报率和收益率,是新时代我国形成市场主导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3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