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逻辑

被引:13
作者
丁云亮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国家话语; 国家话语能力; 建构逻辑;
D O I
10.14182/j.cnki.j.anu.2019.05.015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全球互联技术和多向沟通机制,正在型构着新的国家传播图景和语言交换经济,并在社交媒体话语的生产-消费循环结构链条中,获得表征性和实践性的双重赋权。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单一化、统合式的支配性叙事,正在被虚拟化、离散化的多模态叙事所融合;另一方面,传-受双方互动模式的变异,必然强化话语方式、修辞发明的对话性和策略化。面对社交媒体对以"国家"为主体的传播行为的强力介入,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不止是日常人际交流、交往的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还是蕴含文化政治逻辑的权力交换问题。话语技术的创新乃至话语范式的转换,是社交媒体时代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的前提;对关系网络、符号意义的具身认知和语境理解,是提升国家话语能力的条件;通过有效话语沟通,建立积极的个人形象、机构形象以及国家形象,则是其实践旨归。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变革与转型 [J].
强月新 ;
夏忠敏 .
编辑学刊, 2018, (03) :24-29
[2]   论社交媒体的重新界定 [J].
王亚菲 ;
樊明方 .
编辑之友, 2018, (04) :58-62
[3]   文化强国视域下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 [J].
王越芬 ;
张世昌 .
中州学刊, 2016, (12) :81-86
[4]   国家话语能力的内涵——对国家语言能力的新认识 [J].
文秋芳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 (03) :66-72
[5]   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研究——基于6个典型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 [J].
罗自文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20 (04) :101-111+128
[6]   语言具身认知的本体论探微 [J].
许先文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3) :138-141
[7]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J].
胡范铸 ;
薛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6) :35-40
[9]  
社交媒体[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帕维尔·谢尔顿, 2018
[10]  
语言与政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约翰·约瑟夫,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