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实践及经验启示——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Achkarren村为例

被引:23
作者
王祯 [1 ]
杨贵庆 [2 ]
机构
[1]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德国乡村; 巴登—符腾堡; Achkarren;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5 [];
学科分类号
083301 ;
摘要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乡村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本身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从而导致发展机会缺失、年轻劳动力不断流失、社会文化活力丧失。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培育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德国巴登—符腾堡州Achkarren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分析,得出若干启示:注重科学合理控制乡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实行产业、文化、空间"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注重公共空间场所的营造及功能更新;加强对废弃和闲置公共建筑的再利用;促进村民参与及睦邻关系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社会变迁视角下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若干思考 [J].
杨贵庆 ;
戴庭曦 ;
王祯 ;
黄璜 .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3) :45-54
[2]   我国传统聚落空间整体性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 [J].
杨贵庆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5 (03) :60-68
[3]   德国农村住区更新实践的规划启示 [J].
聂梦遥 ;
杨贵庆 .
上海城市规划, 2013, (05) :81-87
[4]   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一个理论框架 [J].
向延平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3, (06) :86-91
[5]   区域内生发展:基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解释 [J].
向延平 ;
林彰平 .
经济地理, 2013, 33 (04) :36-39+8
[6]   农村内生式发展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北京市顺义区北郎中村为例 [J].
郭艳军 ;
刘彦随 ;
李裕瑞 .
经济地理, 2012, 32 (09) :114-119+125
[7]   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邹健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080-2085
[8]   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 [J].
王志刚 ;
黄棋 .
教学与研究, 2009, (03) :72-76
[9]   欲望的教育 公社设计、乌托邦与第三世界现代主义 [J].
卢端芳 .
时代建筑, 2007, (05) :22-27
[10]   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
张环宙 ;
黄超超 ;
周永广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2) :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