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非政府组织因素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14
作者
孙海泳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 中国外交; 民心相通;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801004
中图分类号
C912.2 [社会团体];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030207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国家权威的相对衰落以及国家功能的有限性凸显,加之社会转型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关切等,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现实中,非政府组织在落实政府间国际组织议程,拓展国际关系议题领域,影响国际舆论,介入国际谈判,为官方外交提供新载体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作用和影响力的上升,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与中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境外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外交政策实施、国际形象建构、海外利益保护、参与全球治理等造成压力。有鉴于此,中国需要不断丰富外交理念,支持具有国际化倾向的社会组织发展,推动本土社会组织构建国际化活动网络,将社会组织纳入国家对外援助体系,妥善应对外交关系中的社会组织因素,拓展新的外交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9+149 +149-150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一种调研基础上的透视 [J].
王逸舟 ;
张硕 .
当代世界, 2017, (07) :15-18
[2]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间外交——基于缅甸田野调查的反思 [J].
张玲 ;
张万洪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7, 24 (03) :30-40
[3]   “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正面形象的舆论营造研究 [J].
舒欢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11) :151-156
[4]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问题与新关切 [J].
蔡拓 .
学术界, 2016, (09) :5-14+323
[6]   非政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路径 [J].
宰思烨 .
中国市场, 2016, (33) :27-29
[8]   权力流散与利益分享——湄公河水电开发新趋势与中国的应对 [J].
郭延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10) :117-135+159
[9]   论中国海外投资利益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J].
陈积敏 .
国际论坛, 2014, (05) :35-40+80
[10]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美国对缅外交——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为中心 [J].
张勇安 ;
刘海丽 .
美国研究, 2014, 28 (02) :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