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非政府组织因素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14
作者
孙海泳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 中国外交; 民心相通;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801004
中图分类号
C912.2 [社会团体];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030207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国家权威的相对衰落以及国家功能的有限性凸显,加之社会转型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关切等,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现实中,非政府组织在落实政府间国际组织议程,拓展国际关系议题领域,影响国际舆论,介入国际谈判,为官方外交提供新载体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作用和影响力的上升,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与中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境外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外交政策实施、国际形象建构、海外利益保护、参与全球治理等造成压力。有鉴于此,中国需要不断丰富外交理念,支持具有国际化倾向的社会组织发展,推动本土社会组织构建国际化活动网络,将社会组织纳入国家对外援助体系,妥善应对外交关系中的社会组织因素,拓展新的外交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9+149 +149-150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权力流散[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苏珊·斯特兰奇(SusanStrange)著, 2005
[12]   Preserving the Post-War Order [J].
Mazarr, Michael J. .
WASHINGTON QUARTERLY, 2017, 40 (02) :29-49
[13]  
Two logics of NGO advocacy: understanding inside and outside lobbying on EU environmental policies[J] . Wiebke Marie Junk.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 2016 (2)
[14]  
Civil society, radicalism and the rediscovery of mythic nationalism[J] . Virág Molnár.Nations and Nationalism . 2016 (1)
[15]  
Accountability in Global Governance: Civil Society Claim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t the W orld B ank[J] . Mark T. Buntaine.Int Stud Q . 2015 (1)
[16]   Come Together? Different Pathways to International NGO Centralization [J].
Stroup, Sarah S. ;
Wong, Wendy H. .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2013, 15 (02) :163-184
[17]  
Stated funded NGOs in civil wars: the US case[J] . Michelle Keck.Contemporary Politics . 2011 (4)
[18]  
A View from the Top: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orms and the Worldwide Growth of NGOs[J] . KIM D.REIMANN.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 2006 (1)
[19]  
民政部网站, http://www.chinanpo.gov.cn/search/searchOrgList.do?action=searchOrgList .
[20]   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J].
韩秀丽 .
国际问题研究, 2013, (05) :1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