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机制

被引:18
作者
葛云峰 [1 ]
周婷 [2 ]
霍少磊 [3 ]
夏丁 [1 ]
胡勇 [1 ]
钟鹏 [1 ]
张莉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2]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
[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运动堆积过程; PIV技术; 模型试验; 能量传递; 环境地质; 工程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高速远程滑坡往往引发灾难性事故,开展运动堆积过程定量研究,对于探究滑坡发生机理及预测致灾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通过PIV技术分析高速摄像机在试验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获取了运动过程中滑体颗粒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与位移等运动参数.从滑体颗粒群和不同位置处单体颗粒角度,分析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演化规律.结果显示:(1)滑体颗粒前端出现高速区,该高速区随着滑坡停止具有一定的保持性.颗粒间存在明显的碰撞现象;(2)从不同位置单体颗粒来看,前部颗粒位移量最大,速度波动频繁,碰撞频次最高,能量多次补充;中部颗粒位移量其次,速度有波动过程,但不及前部频繁;后部颗粒位移量最小,速度基本呈递降趋势,能量逐渐减小.结合重庆鸡尾山滑坡以及Black Rapids Glacier滑坡实例分析,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中滑体颗粒间存在碰撞及能量传递现象,从而进一步探究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在监测预防、灾害治理等方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939 / 39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基于变系数回归模型的三峡库区滑坡位移预测
    喻孟良
    梅红波
    李冀骅
    赵慧
    吴润泽
    [J]. 地球科学, 2016, 41 (09) : 1593 - 1602
  • [2] 基于岩体结构特征的高速远程滑坡致灾范围评价
    葛云峰
    唐辉明
    李伟
    王亮清
    吴益平
    易贤龙
    熊承仁
    [J]. 地球科学, 2016, 41 (09) : 1583 - 1592
  • [3] 基于统计方法的高速远程滑坡距离预测分析
    陈卓根
    葛云峰
    [J]. 人民长江 , 2016, (12) : 42 - 47
  • [4] 多元时间序列分析的滑坡演化阶段划分
    罗文强
    李飞翱
    刘小珊
    黄丽
    [J]. 地球科学, 2016, 41 (04) : 711 - 717
  • [5] 滑动面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
    葛云峰
    唐辉明
    熊承仁
    王亮清
    吴益平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S2) (S2) : 3873 - 3884
  • [6] 滑坡-碎屑流物理模型试验及运动机制探讨
    郝明辉
    许强
    杨磊
    杨兴国
    周家文
    [J]. 岩土力学, 2014, 35(S1) (S1) : 127 - 132
  • [7]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的砂箱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与实例分析
    董周宾
    颜丹平
    张自力
    许延波
    邱亮
    朱鲁涛
    [J]. 现代地质, 2014, 28 (02) : 321 - 330
  • [8]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明
    殷跃平
    吴树仁
    张永双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6) : 805 - 817
  • [9]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黄润秋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3) : 433 - 454
  • [10]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进展
    许联锋
    陈刚
    李建中
    邵建斌
    [J]. 力学进展, 2003, (04) : 533 -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