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9
作者
马眸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融合系统; EBA模型; 指标体系; 区域工业核心竞争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模型,采用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资产比等指标,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技术市场交易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明显,而居民消费指数、工业治理污染完成投资的影响则为负;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工业污染完成投资情况比较重要,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互联网普及率和地方财政收入作用效果更明显,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入、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作用基本均衡。本文针对不同省市的特点,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提高的侧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分析 [J].
杜传忠 ;
杨志坤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3) :84-97+139
[2]   两化融合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健性”关系——基于REBA模型的实证分析 [J].
王立平 ;
杨洋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06) :48-59
[3]   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J].
魏明 ;
李星辰 ;
邱钰茹 .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4, 19 (01) :103-110
[4]   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 [J].
陈小磊 ;
郑建明 .
情报科学, 2012, (04) :510-513
[5]   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熟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J].
李钢 ;
胡冰 .
中国机械工程, 2012, 23 (06) :676-680
[6]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J].
谢康 ;
肖静华 ;
周先波 ;
乌家培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4-16+30
[7]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测量方法 [J].
李俊奎 ;
朱国芬 .
江苏科技信息, 2011, (11) :12-14+26
[8]   基于社会环境视角的区域“两化融合”评价研究——以陕西为例 [J].
胡新 ;
惠调艳 ;
梁思妤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0) :115-120
[9]   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J].
俞立平 ;
潘云涛 ;
武夷山 .
中国软科学, 2009, (01) :34-40
[10]  
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王维国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