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刑法观及其教义学思考

被引:219
作者
高铭暄 [1 ]
孙道萃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预防性刑法观; 预防性立法; 工具法制; 谦抑精神;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8.01.008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社会历史形态的变迁决定刑法制度的进化命运,全球风险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交替交织孕育了当代刑法积极预防风险的时代任务。因应当代社会风险的预防性刑法理念呼之欲出,以犯罪化、危险犯配置、安全价值优位、刑罚积极预防等为特征的预防性立法是集中具象。预防性立法在犯罪与刑罚范畴均有体现,并酝酿系统性的刑法知识体系裂变,也倒逼刑法教义思考的深入。应正视刑法工具属性的客观性与刑法功能主义的发展性,以比例原则控制极端工具化的异变。应体认社会变迁引发犯罪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联动犯罪学与规范刑法学,以刑事政策的理性化推动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应重新认识刑法谦抑精神,倡导刑罚有效的必要制裁功能观,松绑刑法保障法和释放刑罚有效性的预防潜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89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31]   网络时代的刑法理念——以刑法的谦抑性为中心 [J].
张明楷 .
人民检察, 2014, (09) :6-12
[32]   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调适 [J].
赵秉志 ;
袁彬 .
法学, 2013, (09) :113-121
[33]   论刑法禁止令的司法适用 [J].
高铭暄 ;
岳蓓玲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04) :96-101
[34]   口袋罪的时代变迁、当前乱象与消减思路 [J].
于志刚 .
法学家, 2013, (03) :63-78+177
[35]   法益论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J].
黎宏 .
人民检察, 2013, (07) :12-15
[36]   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法治问题 [J].
高铭暄 ;
陈冉 .
中国法学, 2012, (02) :54-66
[37]   “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 [J].
刘艳红 .
法商研究, 2011, 28 (04) :26-29
[38]   “风险刑法”的风险及其控制 [J].
刘明祥 .
法商研究, 2011, 28 (04) :16-19
[39]   风险社会中刑事立法正当性理论研究 [J].
高铭暄 .
法学论坛, 2011, 26 (04) :5-11
[40]   风险社会的刑事政策与刑法 [J].
卢建平 .
法学论坛, 2011, 26 (04)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