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皮颜色秣食豆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9
作者
翁月
崔国文
姚凤娇
李冰
李芳
黄岩
阎南南
胡国富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秣食豆; 物候期;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干草产量; 种子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2.9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和乡采集的3种野生不同种皮颜色的秣食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公农535秣食豆为对照,对其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和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主要观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自的特异性状,为新品种选育确定合理的选育方向和目标。结果表明:黑色秣食豆干草产量最高,达到了9997.28 kg·hm-2,比褐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分别提高37.47%,39.52%和11.83%,其粗蛋白含量达到18.08%,加权关联度为0.8152,均高于其他秣食豆材料,因此可作为高产、优质秣食豆新品种的育种新材料。褐色秣食豆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20.50%,分别比黑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13.38%,17.82%和26.62%,可作为高蛋白优质秣食豆品种的育种新材料。黄色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达到了2512.53 kg·hm-2,分别比黑色、褐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9.16%,22.79%和11.78%,可作为提高秣食豆种子产量的育种新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091 / 10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杨胜主编, 1993
[12]  
中国大豆品种志[M]. 农业出版社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5
[13]   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J].
慕平 ;
魏臻武 ;
李发弟 .
草业科学, 2004, (03) :26-29
[1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 [J].
王桂跃 ;
张朝新 ;
蒋炳松 .
种子, 1998, (01) :25-28
[15]   贵州主要野生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灰色分析 [J].
莫本田,罗天琼,唐成斌 .
贵州农业科学, 1996, (05) :42-46
[16]   牧草饲用价值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J].
张喜军 ;
祝廷成 ;
潘伟 .
中国草地, 1991, (06) :63-67
[17]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22-27
[18]   适宜辽宁西北风沙区种植的饲料作物——秣食豆 [J].
谢连瑞 ;
贾延光 ;
张厚龄 ;
崔瑞 .
辽宁畜牧兽医, 1986, (03) :12-14
[19]   灰色系统综述 [J].
邓聚龙 .
世界科学, 1983, (0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