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

被引:109
作者
汪芳 [1 ]
吕舟 [2 ]
张兵 [3 ]
张松 [4 ]
董卫 [5 ]
刘沛林 [6 ]
黄震方 [7 ]
吴必虎 [8 ]
陆邵明 [9 ]
徐菲菲 [0 ]
甄峰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中德城镇化与地方性研究实验室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5]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6]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7]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8]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9] 上海交通大学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
[10]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11] 不详
关键词
记忆和乡愁; 迁移转型; 文化景观; 地方性; 原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某些不相容;记忆不是虚幻之谈,而是文化自信、城乡复兴的源泉。时间之河不会回淌,改变了的城乡空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今天对城乡未来的反思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结合国际研究的比较,针对中国当下的语境,就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地理、规划、建筑、文物、旅游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讨论在此交汇。伴随着城乡社会的不断变化,记忆和乡愁的保存和发展是为了展现过去的历史,适宜今天的生活,愉悦未来的创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21] Place attachment,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memory: Restoring the forgotten city past[J] . Maria Lewick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2008 (3)
  • [22] Landscape, memory, history: Gloomy memories and the 19th-century Scottish highlands[J] . Charles W. J. Withers.Scottish Geographical Journal . 2005 (1)
  • [23] The City of Everyday Life[J] . John Friedmann.disP - The Planning Review . 1999 (136-)
  • [24]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History: Problems of Method[J] . Alon Confino.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 1997 (5)
  • [25] 社区的碎片化——Y市社区建设与城市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
    李强
    葛天任
    [J]. 学术界, 2013, (12) : 40 - 50+306
  • [26] 拉住即将消失的城市记忆
    陈建娜
    [J]. 城市问题 , 2013, (04) : 2 - 6
  • [27] 基于游客认知的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为例
    汪芳
    严琳
    熊忻恺
    吴必虎
    [J]. 地理学报, 2012, 67 (04) : 545 - 556
  • [28]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
    李凡
    朱竑
    黄维
    [J].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 60 - 66
  • [29] 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
    常青
    [J]. 建筑学报, 2009, (10) : 2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