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南部西大滩断裂的地震鼓包及形成时代

被引:12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吴中海
刘琦胜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鼓包; 古地震; 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 西大滩断裂; 昆仑山南部;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1.005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昆仑山南部西大滩与东大滩谷地,沿西大滩活动断裂发育大量串珠状斜列分布的地震鼓包,与不同类型的地震破裂、地震楔、地震陡坎和地震凹陷伴生,在探槽剖面表现为全新世砂土层和晚更新世砾石层的背斜褶皱变形;地震鼓包长轴走向290°300°,与西大滩活动断裂呈10°20°交角,锐角指示西大滩断裂左旋走滑运动方向。对探槽剖面不同层位的沉积物、断层破碎带和地震崩积楔分别取样,进行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发现西大滩断裂的地震鼓包主要形成于全新世早期,对应于10.2ka BP、8.6~8.7ka BP、7.0ka BP、6.10ka BP4期古地震事件。估算西大滩断裂全新世早期强烈地震的复发周期为0.9~1.7ka,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5.3~10.0mm/a,平均约7.7mm/a。全新世晚期西大滩断裂的构造活动性显著减弱,强烈地震向南迁移至库赛湖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146 +1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图集.[M].宋瑞祥主编;中国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2003,
[2]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M].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震出版社.1999,
[3]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 [J].
陈杰 ;
陈宇坤 ;
丁国瑜 ;
王赞军 ;
田勤俭 ;
尹功明 ;
单新建 ;
王志才 .
地震地质, 2004, (03) :378-392
[4]   青藏铁路邻侧昆仑山2001年Ms8.1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分析 [J].
吴中海 ;
胡道功 ;
吴珍汉 .
地球学报, 2004, (04) :411-414
[5]   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左旋剪切变形的地表地质证据 [J].
吴中海 ;
吴珍汉 ;
胡道功 ;
赵希涛 ;
韩金良 ;
张永双 ;
江万 .
现代地质, 2003, (04) :363-369+491
[6]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42-450
[7]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J].
徐锡伟 ;
陈文彬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戴华光 ;
张志坚 ;
陈永明 ;
何文贵 ;
王赞军 ;
党光明 .
地震地质, 2002, (01) :1-13+133
[8]   青藏高原北部库玛断裂东、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形变带及其位移特征和水平滑动速率 [J].
任金卫 ;
汪一鹏 ;
吴章明 ;
叶建青 .
地震地质, 1993, (03) :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