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DI中国省域氮氧化物减排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14
作者
王丽琼
机构
[1]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氮氧化物排放; 因子分解; 脱钩; 减排;
D O I
10.13671/j.hjkxxb.2016.0456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首先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LMDI法)将氮氧化物排放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5个因素;其次通过模型得出的脱钩系数运用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市脱钩空间差异,研究各省市氮氧化物减排表现、分析减排潜力和减排影响因素,为国家"十三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和寻找多元化的氮氧化物减排途径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降低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较大促进氮氧化物减排潜力;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空间分异明显,大部分省市经济发展与氮氧化物排放处于脱钩状态,部分省市弱脱钩状态.同时,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5年中国各省市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空间分布由较弱、中脱钩为主至中、较强脱钩为主再到较强脱钩为主,呈现区域间"异质化"和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国家氮氧化物后续减排任务应多分解在中脱钩或弱脱钩(减排潜力大)省市,对相邻的省份制定协同减排计划,且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其最优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2394 / 24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与工业SO排放的时空耦合效应 [J].
马丽 ;
张博 ;
杨宇 .
地理科学, 2016, 36 (09) :1310-1319
[2]   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与调控 [J].
王喜 ;
张艳 ;
秦耀辰 ;
姜向亚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158-165
[3]  
海南省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评价[J]. 耿静,任丙南,吕永龙,王铁宇.环境科学. 2016(06)
[4]   兰州市工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及效应研究 [J].
王乃举 ;
黄翔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6) :2242-2251
[5]   基于DEA-ESDA模型的辽宁省能源效率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J].
关伟 ;
张华 ;
许淑婷 .
资源科学, 2015, 37 (04) :764-773
[6]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满芝 ;
杨继贤 ;
马丁 ;
丁志华 .
资源科学, 2015, 37 (02) :333-341
[7]   需求视角的中国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研究 [J].
施亚岚 ;
崔胜辉 ;
许肃 ;
林剑艺 ;
黄葳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10) :2684-2692
[8]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J].
施亚岚 ;
崔胜辉 ;
许肃 ;
林剑艺 ;
黄葳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S1) (S1) :355-362
[9]   中国典型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的比较研究 [J].
朱红霞 ;
赵淑莉 .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 (05) :791-796
[10]   基于探索性空间分析的中国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研究 [J].
王丽琼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3) :49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