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与调控

被引:30
作者
王喜 [1 ]
张艳 [2 ]
秦耀辰 [1 ]
姜向亚 [1 ]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模型; 区域分异;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8.02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LMDI模型,对我国1990—2010年不同尺度区域的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持续增长,且空间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影响我国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抑制我国碳排放增长效果显著,经济发展是造成我国碳排放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较小,人口增长对碳排放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解结果表明,不同研究时段、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贡献率也有较大差异。国家应该从宏观政策及发展战略角度,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不同区域,通过产业结构、技术、碳税及碳交易政策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及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省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J].
李建豹 ;
黄贤金 ;
吴常艳 ;
周艳 ;
徐国良 .
经济地理, 2015, 35 (11) :21-28
[2]   基于产业和能源的河北省分产业碳强度因素分析 [J].
王韶华 ;
于维洋 ;
张伟 ;
白洁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166-173
[3]   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 [J].
王喜 ;
秦耀辰 ;
鲁丰先 ;
张黛 ;
姜向亚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4) :505-513
[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杨骞 ;
刘华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36-49+148
[5]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J].
徐大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79-82
[6]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 [J].
胡初枝 ;
黄贤金 ;
钟太洋 ;
谭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38-42
[7]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8]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D]. 姜向亚.河南大学 2013
[9]  
低碳城市研究的模型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秦耀辰, 2013
[10]  
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 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 . 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Yuzuru Matsuoka.Energy Policy . 20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