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和能源的河北省分产业碳强度因素分析

被引:12
作者
王韶华 [1 ]
于维洋 [1 ]
张伟 [2 ]
白洁 [3 ]
机构
[1]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
[3]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关键词
产业; 能源; 碳强度; 因素分析; 河北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05.02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为探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河北省碳强度的贡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分别基于产业和能源构建碳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并分别对2000—2012年河北省总体碳强度、第一产业碳强度、第二产业碳强度、第三产业碳强度等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河北省总体碳强度和产业碳强度基本上在逐年下降;产业能耗强度对总体碳强度和产业碳强度的抑制效应较显著;结构因子的贡献方向并不稳定,其中产业结构对总体碳强度呈现微弱抑制作用的迹象,产业能耗结构对第一产业碳强度的抑制效应逐渐突显,对第二产业碳强度逐渐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对第三产业碳强度的推动效应较显著;结构因子对河北省碳强度的贡献潜力较大,应优化结构才能进一步降低河北省碳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省域CO2排放时空格局分析 [J].
李建豹 ;
张志强 ;
曲建升 ;
熊永兰 .
经济地理, 2014, 34 (09) :158-165
[2]   行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10个国家对华反倾销涉案为例 [J].
刘爱东 ;
刘文静 ;
曾辉祥 .
经济地理, 2014, 34 (03) :127-135
[3]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 [J].
刘广为 ;
赵涛 .
资源科学, 2012, 34 (11) :2106-2114
[4]   中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 [J].
黄蕊 ;
王铮 ;
刘慧雅 ;
刘晓 ;
翟石艳 ;
马晓哲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2-17
[5]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J].
郭朝先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7) :15-20
[6]   中国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1 [J].
张雷 ;
李艳梅 ;
黄园淅 ;
吴映梅 .
中国软科学, 2011, (02) :42-51
[7]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
[8]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9]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285-292
[10]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