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几种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差异

被引:17
作者
徐洪敏 [1 ,2 ]
朱琳 [1 ,2 ]
刘毅 [3 ]
陈新平 [3 ]
李世清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春玉米; 农田水分管理模式; 氮素吸收、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以高原沟壑区典型代表性土壤黑垆土为供试土壤,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根据目标产量,在高密栽培及优化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基础上,研究4种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转移规律,以期为黄土高原南部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以补充灌溉、雨养、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等为农田水分管理模式,通过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时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研究春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素累积、分配和转移规律与产量及水分养分效率的关系。【结果】随生育阶段推进,春玉米生长速度加快,氮素吸收累积逐渐增加,进入生殖阶段后,各器官氮素分配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发生变化。不同农田水分管理模式明显影响春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转移,在各个测定时期,补充灌溉处理氮素累积量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成熟期氮素累积量仅次于补充灌溉处理,成熟期雨养和覆秸秆处理氮素累积量相对较低。在补充灌溉条件下,各器官氮素向籽粒转移量最多,完熟期籽粒氮素累积量最大,为235.5kg·hm-2,其次是覆膜处理为225.3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与雨养处理差异也不显著,但补充灌溉处理和地膜覆盖处理显著高于雨养和秸秆覆盖处理,与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具有一致性。【结论】有利于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农田水分管理模式可提高氮素吸收及籽粒氮素累积。从玉米氮素累积、分配及与产量和水分养分效率关系看,补充灌溉和地膜覆盖为本试验条件下的较优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从节约水资源及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角度考虑,应首选地膜覆盖管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905 / 29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张岁岐 ;
周小平 ;
慕自新 ;
山仑 ;
刘小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1-6
[2]   不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耗水构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孔箐锌 ;
张海林 ;
宋振伟 ;
陈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4) :37-41
[3]   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邵国庆 ;
李增嘉 ;
苏诗杰 ;
王本翠 ;
赵建波 ;
郑延海 ;
韩宾 ;
宁堂原 .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09) :29-32
[4]   黄土旱塬Hybrid-Maize模型适应性及春玉米生产潜力估算 [J].
刘毅 ;
李世清 ;
陈新平 ;
白金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302-308
[5]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J].
王小燕 ;
于振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10) :3015-3024
[6]   半干旱区施氮和灌溉条件下覆膜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J].
陈小莉 ;
李世清 ;
王瑞军 ;
任小龙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4) :652-658
[7]   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丁民伟 ;
崔彦宏 ;
刘梦星 ;
崔国美 ;
杨利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1-4
[8]   不同供氮水平对夏玉米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J].
赵营 ;
同延安 ;
赵护兵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5) :622-627
[9]   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作物减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分析 [J].
高亚军 ;
李生秀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15-19
[10]   不同水分状况下施氮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翟丙年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4) :47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