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泥炭表土中植硅体的形态特征

被引:13
作者
张新荣 [1 ]
胡克 [2 ]
王东坡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植硅体; 泥炭表土; 形态特征; 东北地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7.06.003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表土沉积物中植硅体组合研究是恢复第四纪古植被、重建第四纪古环境、划分对比地层的基础。对东北地区41个地点的泥炭表土进行植硅体分析,发现东北泥炭表土中植硅体含量丰富,主要可分为哑铃型、鞍型、扇型、帽型、尖型、齿型、棒型、方型、长方型、梯型和其它11种类型。植硅体表面形态特征不一,表面纹饰多为突起或凹坑,其中哑铃型植硅体可细分为2种,扇型、齿型和棒型植硅体各分5种,帽型和尖型植硅体各分3种。
引用
收藏
页码:831 / 8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从微体古生物研究探讨良渚文化突然消亡原因 [J].
张玉兰 .
地理科学, 2007, (03) :376-379
[2]   陕西渭河下游湿地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J].
李景宜 .
地理科学, 2007, (03) :371-375
[3]   基于社区居民调查的海岸带湿地环境质量评价——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J].
王计平 ;
邹欣庆 ;
左平 .
地理科学, 2007, (02) :249-255
[4]   松嫩平原重要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J].
佟守正 ;
吕宪国 .
地理科学, 2007, (01) :127-128
[5]   全新世巢湖沉积记录及其环境变化意义 [J].
贾铁飞 ;
戴雪荣 ;
张卫国 ;
俞立中 .
地理科学, 2006, (06) :706-711
[6]   近半个世纪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演变 [J].
杨世伦 ;
杜景龙 ;
郜昂 ;
李鹏 ;
李明 ;
赵华云 .
地理科学, 2006, (03) :335-339
[7]   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泥炭层δ13C记录的古气候变化 [J].
郑朝贵 ;
朱诚 ;
高华中 ;
申洪源 ;
马春梅 .
地理科学, 2006, (03) :328-334
[8]   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J].
张金波 ;
宋长春 ;
杨文燕 .
地理科学, 2006, (03) :340-344
[9]   “泥炭气候成因说”的探讨 [J].
殷书柏 ;
吕宪国 .
地理科学, 2006, (03) :321-327
[10]   苏北潮滩湿地植被对沉积物N、P含量的影响 [J].
高建华 ;
杨桂山 ;
欧维新 .
地理科学, 2006, (02) :2224-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