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15
作者
尹陈
贺振华
黄德济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品质因子; 低频阴影; 粘滞性; 内摩擦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特征表现为:一方面为球面扩散,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层含流体而引起的衰减,它直接和地层的岩性、含流体性密切相关。由于含流体岩石存在的内摩擦性及粘滞性,使得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得到衰减,且高频能量衰减强,低频能量衰减弱,从而成为形成低频阴影现象的重要原因。作者在基于波动方程正演的基础上,从岩石的内摩擦性和粘滞性出发,模拟地震波穿过含流体地层时的频率能量变化特征,解释由于含流体地层的吸收衰减而导致的低频阴影现象,并在实际处理中得以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改进的最佳匹配地震子波的地震资料衰减特性分析 [J].
陈文超 ;
高静怀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3) :837-843
[2]   平面波在粘滞性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 [J].
孙成禹 ;
张玉亮 ;
万学娟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2) :609-616
[3]   表面多次波衰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J].
王维红 ;
崔宝文 ;
刘洪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1) :156-164
[4]   小波尺度域含气储层地震波衰减特征 [J].
李宏兵 ;
赵文智 ;
曹宏 ;
姚逢昌 ;
邵龙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5) :893-899
[5]   广义S变换与薄互层地震响应分析 [J].
高静怀 ;
陈文超 ;
李幼铭 ;
田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4) :526-532
[6]   用于深度域地震剖面衰减与频散补偿的反Q滤波方法 [J].
姚振兴 ;
高星 ;
李维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2) :229-233
[7]   线性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速度频散和衰减特征研究 [J].
杜启振 ;
杨慧珠 .
物理学报, 2002, (09) :2101-2108
[8]  
Estimation of Q fromsurface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2 DASGUPTA R,CLARK R A. Geophysic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