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藻类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张磊
张秀梅
吴忠鑫
张沛东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大型底栖藻类群落; 人工鱼礁; 去趋势对应分析; 主成分分析; 冗余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3 [水产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附着藻类共3门13种,其中红藻门(Rhodophyta)藻类的种类数最多(6种),褐藻门(Phaeophyta)藻类的平均生物量最大(92.724 g/m2)。人工鱼礁上附着的藻类群落渐趋成熟;夏秋季藻类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冬季。聚类分析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石块礁和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结构相似度(83.1%)较高,其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混凝土礁体。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对藻类群落变化的解释量达到47.6%。影响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N、P营养盐,而影响石块礁和混凝土礁体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pH和溶解氧。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海南岛常见的大型底栖海藻 [J].
王红勇 ;
吴洪流 ;
姚雪梅 ;
冯永勤 ;
文珍 ;
谢桂连 ;
彭惠 .
热带生物学报, 2010, 1 (02) :175-182
[2]   中昆仑山北坡策勒河流域生态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J].
桂东伟 ;
雷加强 ;
曾凡江 ;
江源 ;
穆桂金 ;
杨发相 .
草业学报, 2010, 19 (03) :38-46
[3]   流沙湾的底栖大型海藻调查 [J].
谢恩义 ;
申玉春 ;
叶宁 ;
吴灶和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9 (04) :30-35
[4]   青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J].
杨震 ;
王悠 ;
董开升 ;
唐学玺 ;
赵星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 (04) :647-651
[5]   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区域与资源特征研究 [J].
张义浩 ;
李文顺 .
渔业经济研究, 2008, (02) :8-14
[6]   人工藻场的生态作用、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J].
李美真 ;
詹冬梅 ;
丁刚 ;
李翘楚 .
渔业现代化, 2007, (01) :20-22
[7]   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模式 [J].
庄树宏 ;
陈礼学 ;
孙力 .
海洋科学, 2004, (08) :47-54
[8]   南长山岛岩岸潮间带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格局 [J].
庄树宏 ;
陈礼学 ;
孙力 .
海洋科学进展, 2003, (02) :194-202
[9]   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 [J].
王志铮 ;
张义浩 ;
吴常文 ;
严世强 .
水产学报, 2002, (02) :189-192
[10]   中国沿海海藻的种类与分布 [J].
张水浸 .
生物多样性, 1996, (03)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