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模式

被引:13
作者
庄树宏
陈礼学
孙力
机构
[1] 烟台大学化学与生物理工学院
[2] 烟台大学药学院
[3] 烟台大学化学与生物理工学院 山东烟台
[4] 山东烟台
关键词
季节变化; 潮间带; 大型底栖藻类; 群落多样性; 生物量; 龙须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进行了2年的生态学调查。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群落中最高和较高的藻类物种数量出现在4~8月 ,而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在所有季节中红藻类群种类最为丰富 ,其次是褐藻 ,绿藻最少。群落中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序列如下 :8月>10月>6月>12月>4月>2月。群落的生物量和各藻类类群的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龙须岛潮间带的海水温度变化相吻合 ,只有红藻类群的生物量在8月份略有下降。群落中大型底栖藻类的区系成分和优势种群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波动或更替。总体来看 ,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区系成分以暖温带成分为主 ,其次为冷水性成分、暖水性成分、温带成分和亚寒带成分。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季节变化序列依次为 :4月>6月>8月>2月>12月>10月 ,物种多样性为 :4月>6月>8月>2月>10月>12月 ,均匀度指数为 :4月>10月>2月>6月>8月>12月。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3个季相 :“肠浒苔、珊瑚藻、石莼为优势种的冬、春季藻类群丛”、“鼠尾藻、石莼、珊瑚藻为优势种的夏季藻类群丛”和“石莼、叉枝藻、鼠尾藻为优势种的秋季藻类群丛”。潮间带海水的温度的季节变化是导致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山列岛南部三岛岩相潮间带群落多样性格局 [J].
庄树宏 ;
陈礼学 ;
王尊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747-752
[2]   烟台海域基岩潮间带底栖红藻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庄树宏 ;
陈礼学 ;
王克明 .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1, (04) :255-263
[3]   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及区系特点 [J].
周宏 ;
杨万喜 .
海洋湖沼通报, 2001, (02) :35-40
[4]   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J].
邵魁双 ;
李熙宜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0, (01) :29-34
[5]   青岛市沿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J].
刘东艳 ;
王梓瑶 ;
孙军 ;
黄泽锦 ;
钱树本 .
海洋湖沼通报, 1999, (03) :35-40
[6]   威海市区沿岸潮间带海藻季节变化的观察研究 [J].
梅俊学 ;
侯旭光 .
海洋湖沼通报, 1998, (03) :51-56
[7]   沐官岛潮间带底栖海藻春秋季节的群落构成、生物量、分布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 [J].
刘剑华 ;
张耀红 .
海洋湖沼通报, 1995, (01) :80-86
[8]   渔山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生态的初步研究 [J].
阮积惠 .
东海海洋, 1994, (04) :48-57
[9]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诸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研究 [J].
刘剑华,张耀红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4, (03) :384-392
[10]   南麂列岛潮间带海藻资源与生态 [J].
徐芝敏,蒋加伦,孙建璋 .
东海海洋, 1994, (02) :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