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枣木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8
作者
易鹏飞 [1 ]
张亚峰 [1 ]
张革利 [2 ]
杨涛 [1 ]
姚征 [1 ]
李琦 [1 ]
高海峰 [1 ]
机构
[1]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2] 宝鸡西北有色七一七总队有限公司
关键词
南秦岭; 印支期; 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 后碰撞花岗岩; 枣木栏岩体;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7.06.006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秦岭地区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花岗岩,高锶低钇花岗岩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人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有不同的认识。枣木栏岩体位于南秦岭光头山岩体群北部,为典型的印支期高锶低钇花岗岩,前人对其缺乏研究。本文在对其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认为其主体为石英闪长岩,岩石中发育大量的暗色包体,低SiO2(53.72%62.21%),高镁(MgO:3.84%7.19%),高Mg#(65~70),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具有高Sr(402×10-6811×10-6)、低Y(5.91×10-612.7×10-6,<18×10-6)和重稀土,Yb含量为0.58×10-61.22×10-6,<1.8×10-6),高Sr/Y比值(35~94)的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9±3Ma(MSWD=4.3),限定枣木栏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早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其应该是主碰撞造山后期,地壳加厚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高锶低钇属性的壳幔混合花岗岩。同时表明南秦岭地区在200Ma左右,仍为后碰撞构造环境,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497 / 151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Granitoid magmatism in the Qinling orogen, central China and its bearing on orogenic evolution[J]. WANG XiaoXia,WANG Tao,ZHANG ChengLi.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5(09)
[2]   秦岭造山带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J].
王晓霞 ;
王涛 ;
张成立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 45 (08) :1109-1125
[3]   关于火成岩常用图解的正确使用:讨论与建议 [J].
邓晋福 ;
刘翠 ;
冯艳芳 ;
肖庆辉 ;
狄永军 ;
苏尚国 ;
赵国春 ;
段培新 ;
戴蒙 .
地质论评, 2015, 61 (04) :717-734
[4]   岩浆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洋陆转换 [J].
邓晋福 ;
冯艳芳 ;
狄永军 ;
刘翠 ;
肖庆辉 ;
苏尚国 ;
赵国春 ;
孟斐 ;
马帅 ;
姚图 .
地质论评, 2015, 61 (03) :473-484
[5]   何家庄岩体的年龄和成因及其对南秦岭早三叠世构造演化的制约 [J].
杨朋涛 ;
刘树文 ;
李秋根 ;
王宗起 ;
张帆 ;
王伟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11) :1874-1893
[7]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 [J].
刘树文 ;
杨朋涛 ;
李秋根 ;
王宗起 ;
张万益 ;
王伟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6) :1928-1943
[8]   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意义 [J].
王晓霞 ;
王涛 ;
齐秋菊 ;
李舢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573-1593
[9]   从华北陆块南缘大洋扩张到北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的转换时限 [J].
闫全人 ;
王宗起 ;
闫臻 ;
王涛 ;
张宏远 ;
向忠金 ;
姜春发 ;
高联达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565-1583
[10]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帆 ;
刘树文 ;
李秋根 ;
王宗起 ;
韩以贵 ;
杨恺 ;
吴峰辉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5) :8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