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标记秸秆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的氮素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22
作者
闫德智 [1 ,2 ]
王德建 [3 ]
张刚 [3 ]
查书平 [1 ,2 ]
机构
[1]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通大学地理工程技术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水稻土; 水稻秸秆; 15N; 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颗粒态组分; 总矿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在太湖地区乌栅土和黄泥土上添加15N标记秸秆后,秸秆15N在矿质氮、微生物氮和不同粒径土壤组分中的分配情况,并应用氮同位素库稀释法测定了秸秆在两种土壤上的氮总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添加秸秆后,土壤矿质氮量在7~28 d之间迅速下降,微生物氮在前7 d逐渐升高,随后维持稳定。随着秸秆的分解,秸秆15N进入矿质氮库和微生物氮库,矿质15N在第7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9.24%~12.3%,微生物15N在第14天时最高,占添加秸秆15N的21.3%~40.5%,随后矿质15N和微生物15N量均下降。在培养的第7~28天之间,矿质15N和微生物15N出现下降,可能存在秸秆氮的损失。培养56 d时,10.5%~13.3%的秸秆15N进入土壤53μm~2 mm组分,24.5%~26.5%进入2~53μm组分,30%进入<2μm组分,有5.7%~14.9%的秸秆氮损失掉,仍有15.4%~29.1%的秸秆未分解,秸秆在乌栅土上分解的更多,但损失也更多。添加秸秆后0.5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1.61 mg kg-1d-1和1.48 mg kg-1d-1;56 d时,秸秆在乌栅土和黄泥土上的氮总矿化速率分别为0.26 mg kg-1 d-1和0.36 mg kg-1 d-1。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J].
陈义 ;
吴春艳 ;
唐旭 ;
杨生茂 ;
王家玉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04) :744-752
[2]   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和NO排放的影响 [J].
马静 ;
徐华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土壤学报, 2010, 47 (01) :84-89
[3]   甜玉米/白三叶草秸秆还田的碳氮矿化研究 [J].
朱春茂 ;
李志芳 ;
吴文良 ;
杨培珠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3) :423-428
[4]   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土壤氮素总转化速率研究进展 [J].
程谊 ;
蔡祖聪 ;
张金波 .
土壤, 2009, 41 (02) :165-171
[5]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微生物量氮动态、来源和供氮特征 [J].
韩晓日 ;
郑国砥 ;
刘晓燕 ;
孙振涛 ;
杨劲峰 ;
战秀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4) :765-772
[6]   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及N2O排放的影响 [J].
王改玲 ;
郝明德 ;
陈德立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6) :840-844
[7]   利用离心法进行土壤颗粒分级 [J].
武天云 ;
Jeff J.Schoenau ;
李凤民 ;
钱佩源 ;
王方 ;
Sukhadev S.Malhi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77-481
[8]   火烧对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及无机氮消耗速率的影响 [J].
李玉中 ;
祝廷成 ;
李建东 ;
周道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23-226
[9]  
土壤水分状况对CH4氧化,N2O和CO2排放的影响[J]. 蔡祖聪,ArivnR.Mosier.土壤. 1999(06)
[10]   14C、15N双标记秸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J].
王志明 ;
朱培立 ;
黄东迈 .
江苏农业学报, 1999, (03) :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