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叶片气孔导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97
作者
司建华
常宗强
苏永红
席海洋
冯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胡杨; 气孔导度;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903 ; 0829 ; 0907 ;
摘要
依据2005年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的观测资料,对胡杨气孔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揭示胡杨的水分利用特征与抗旱机理。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为周期波动曲线,其波动周期为2 h,傍晚(20:00)波动消失;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波动相对应而呈现同步周期波动。(2)胡杨的阳生叶气孔导度高于阴生叶,且不同季节气孔导度值不同,阳生叶气孔导度的季节变幅大于阴生叶。(3)胡杨气孔导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和叶水势有显著相关关系,当CO2浓度较小时,胡杨气孔导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气孔导度不再增加,反而随CO2浓度的增加大幅度降低。(4)胡杨适应极端干旱区生境的气孔调节机制为反馈式反应,即由于叶水势降低导致气孔导度减小,从而减少蒸腾耗水,达到节约用水、适应干旱的目的,表明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气孔限制值的增大而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土丘陵区沙棘气孔导度及其影响因子 [J].
阮成江 ;
李代琼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6) :30-36
[2]   沙冬青几种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的研究(英) [J].
李文瑞 ;
冯金朝 ;
江天然 ;
张立新 ;
刘新民 .
植物学报, 1999, (02) :190-193
[3]   沙生植物花棒气孔导度的周期波动 [J].
张利平 ;
滕元文 ;
王新平 ;
黄子琛 ;
刘新民 .
兰州大学学报, 1996, (04) :132-135
[4]  
植物生理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蒋高明主编, 2004
[5]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等 编, 1979
[6]  
Oscillations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lant functioning associated with stomatal conductance: Observations and a model[J] . I. R. Cowan.Planta . 1972 (3)
[7]  
Plantecophysiology .2 拉夏埃尔W. 科学出版社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