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

被引:180
作者
徐海娇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价值危机; 危机根源; 价值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劳动教育所关注的是个体劳动素养的发展,核心旨趣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价值的提升和自我完善。然而,劳动教育在实践场域种种被弱化、淡化以及形式化的价值畸变,折射出劳动教育目的的"外在化"、途径的"去身体化"、环境的"去自然化"以及方法的"规训化"等价值困境。劳动教育本真意蕴的遮蔽,背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困惑、制度缺位、评价失位、条件空位。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教化方式,在实践取向上应当回归自然,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身体规训走向身体解放,从被动接受走向积极体验,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汲取精神成长的养料,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遮蔽与祛蔽:劳动的教育意蕴——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价值澄明 [J].
徐海娇 ;
柳海民 .
湖北社会科学, 2017, (06) :13-18
[2]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 [J].
鲁洁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03, (09) :2-9
[3]  
林间最后的小孩.[M].洛夫.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4]  
身体思想.[M].(美)安德鲁·斯特拉桑(AndrewJ.Strathern)著;王业伟;赵国新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5]  
什么是教育.[M].(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6]  
人的问题.[M].[美]杜威(Dewey;·J·) 著;付统先;丘椿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7]  
中国教育改造.[M].陶行知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