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变化及其对相邻区域气候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齐冬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陈永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德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藏族自治区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西藏藏族自治区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气候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NCEP/NCAR 1968~200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存在10a左右的时间尺度变化周期;(2)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强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多雨,气温偏低;当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弱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容易发生高温干旱;(3)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通过直接影响垂直上升运动场的异常,同时影响周围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强迫500hPa副热带高压,进而影响到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的夏季气候。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21]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大尺度流场的热力适应[J].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1) : 35 - 41刘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李伟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刘屹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 [22]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1) : 106 - 116赵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陈隆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23]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I.热力适应和过流[J]. 大气科学 , 2000, (04) : 433 - 446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刘屹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24] 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及其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 1999, (02) : 3 - 5苏志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罗四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 [25] 主汛期四川盆地雨型及其与全国雨带的关系[J]. 四川气象, 1997, (04) : 2 - 5李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区域中心气象台!芮景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区域中心气象台!
- [26]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时间变化特征[J]. 气象科学, 1995, (04) : 84 - 93罗会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陈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俞新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 [27]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J]. 气象科学, 1995, (04) : 94 - 102罗会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陈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 [28]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东亚环流及西北初夏旱的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 1990, (04) : 383 - 391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陈丽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29]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J]. 高原气象, 1990, (01) : 32 - 43徐国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陈丽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30] 青藏高原冷暖与东亚大气环流的统计分析[J]. 气象, 1987, (01) : 20 - 24徐国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