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3年伽师三次不同类型Ms6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短期内余震活动特征

被引:18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郑斯华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伽师强震; 震源破裂过程; 余震分布; 震源机制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大量远场观测地震图反演了新疆伽师地区三次不同机制类型Ms6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1998年8月2日Ms6.1级地震破裂尺度小,破裂过程简单,最大滑动量为12 cm,主破裂过程持续时间为8 s.1998年8月27日Ms6.5地震破裂过程的空间分布反映出双侧破裂特征。主破裂过程在前13 s基本完成,最大滑动量为63 cm,破裂面上起始破裂点两侧的滑动矢量方向不同.2003年2月24日Ms6.8地震的破裂过程最为复杂,震源时间函数由两次上升时间组成,破裂一共持续了32 s,最大滑动量为32 cm.研究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破裂图像中大滑动量区域的外围或滑动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震后短期内发生的余震震源机制解也与破裂面上断层的错动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位置和机制与主震破裂所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93 / 1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97-2003年新疆伽师震源区特征的地震学方法研究.[D].赵翠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 03
[2]   伽师震源区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其应力场特征 [J].
赵翠萍 ;
陈章立 ;
郑斯华 ;
张智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3) :782-792
[3]   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7.9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研究 [J].
赵翠萍 ;
陈章立 ;
郑斯华 ;
刘杰 .
地震学报, 2005, (03) :237-249+355
[4]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J].
王卫民 ;
李丽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343-351
[5]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J].
张先康 ;
赵金仁 ;
张成科 ;
任青芳 ;
聂文英 ;
成双喜 ;
潘素珍 ;
唐周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65-671
[6]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30-441
[7]   伽师强震群震源破裂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单新建 ;
何玉梅 ;
朱燕 ;
马宝柱 ;
张桂芳 ;
杨成荣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3) :416-425
[8]   天山现今地壳快速缩短与南北地块的相对运动 [J].
王琪 ;
丁国瑜 ;
乔学军 ;
王晓强 ;
游新兆 .
科学通报, 2000, (14) :1543-1547
[9]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J].
刘启元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56-36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