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过程的有机物去除特征

被引:17
作者
何品晶
付强
邵立明
薛俊峰
李国建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渗滤液; 城市污水; 合并处理; 分子量分布; 污泥活性;
D O I
10.13671/j.hjkxxb.2005.07.017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调蓄池的渗滤液,及其经厌氧甲烷化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处理后的出水和其再经过混凝处理后的出水等3种不同处理水平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的比例与城市污水混合,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合并进行处理,对进出水的COD、UV254吸光度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及污泥的脱氢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当渗滤液混合比例小于10%时,出水的COD和UV254吸光度随混合比例线性升高,污泥的活性相应线性降低;而当混合比例大于20%时,污泥活性阶跃降低,出水COD和UV254吸光度的升高超出线性范围.渗滤液混合比例为20%与比例为5%的混合污水相比,分子量1k~4k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显著降低.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混合比例大于10%时,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能力会受到严重损害,且常规的渗滤液生物和物化预处理不能减轻此种损害.
引用
收藏
页码:954 / 9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J].
张晓星 ;
何品晶 ;
邵立明 ;
李国建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304-308
[2]   用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J].
董秉直 ;
李伟英 ;
陈艳 ;
金伟 ;
曹达文 ;
范瑾初 .
水处理技术, 2003, (03) :155-158
[3]   UV作为水处理中有机物控制指标的意义 [J].
蒋绍阶 ;
刘宗源 ;
不详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 2002, (02) :61-65
[4]  
厌氧—好氧法处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废水的可行性[J]. 沈耀良,赵丹,杨铨大,刘润芬,顾秀根,曹玉龙,王宝贞.污染防治技术. 2000(02)
[5]  
厌氧—好氧法处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废水的可行性[J]. 沈耀良,赵丹,杨铨大,刘润芬,顾秀根,曹玉龙,王宝贞.污染防治技术. 2000 (02)
[6]   TTC─脱氢酶测定方法的探讨 [J].
朱南文,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
中国沼气, 1996, (02) :3-5
[7]  
环境工程手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国鼎主编, 2003
[8]  
环境工程微生物检验手册[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俞毓馨等主编, 1990
[9]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andbook .2 LiGD. HigherEducationPress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