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地质构造演化特征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初探

被引:5
作者
马长信
机构
[1] 江西省地质局地质队
关键词
矿源层; 地台; 地质构造; 赣北地区; 地质作用; 成矿作用; 地槽区; 构造层; 多因复成矿床; 造山运动; 印支运动; 钙钨矿; 钨矿物; 白钨矿; 震旦系陡山沱组; 断层带; 构造带; 断裂带; 花岗闪长斑岩;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3.02.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地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出江西省北部地壳先后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七个建造类型不同的“矿源层”,为第三阶段的含矿岩浆提供了物质基础,当这种岩浆侵入到矿源层中时,常能形成多因复成矿床。 第三发展阶段与中生代西太平洋的“活动陆缘”密切相关,与活动陆缘走向横切的北西向张剪性基底大断裂带,常是重要的成矿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7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论震旦系划分与对比问题 [J].
刘鸿允 ;
董榕生 ;
李建林 ;
杨彦均 .
地质科学, 1980, (04) :307-321
[3]   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方法(按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 [J].
陈国达 ;
温长恩 ;
薛佳谋 ;
许剑清 ;
陈家超 ;
魏柏林 ;
胡火炎 .
地质论评, 1979, (02) :74-77
[4]   试论“马蹄状构造” [J].
马长信 .
地质论评, 1964, (06) :426-433
[5]   试论浙皖赣深断裂带 [J].
朱钧 ;
张景垣 .
地质论评, 1964, (02) :91-98
[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7]  
沉积建造及其共生矿床分析.[M].孟祥化著;.地质出版社.1979,
[8]  
论褶皱幕.[M].尹赞勋等著;.科学出版社.1978,
[9]  
成矿构造研究法.[M].陈国达 著.地质出版社.1978,
[10]  
沉积岩成因.[M].[美]布拉特(H·Blatt)等 著;《沉积岩成验》翻译组 译.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