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

被引:273
作者
马晓冬 [1 ]
李全林 [2 ]
沈一 [1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
[2] 宿迁学院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形态与规模; 空间格局; 地域类型;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1 [规划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江苏省2007/2008年SPOT卫星影像,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韵律测度等模型,定量分析了江苏省乡村聚落形态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划分了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江苏省乡村聚落的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由沿江地区依次向北、向南呈阶梯状稀疏化分布,其整体分布与地貌类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规模上,江苏省乡村聚落的规模普遍偏小,小村庄的规模差距较小,规模大的村庄比重小但是差距大;乡村聚落规模分布具有低值集聚的特征,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哑铃状"结构,即江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较大,而中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在形态格局空间变化上,通过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和沿海与沿运河地区的5条样带的格局指数测度,发现苏中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复杂程度高于苏北和苏南地区,沿海地区的高于沿运河地区;苏南、沿运河地区的乡村聚落具有较好的连接性;5条样带的乡村聚落规模分异均比较明显。最后,通过构建乡村聚落形态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江苏省乡村聚落划分为8种类型:徐连岗岭低密度大团块型、宿淮平原中密度宽带型、沿海垦区高密度条带型、苏中圩区中密度弧带型、江南平原中密度小团块型、湖荡岗地低密度散点型、宁眙丘陵团簇状散布型、里下河低密度团簇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16 / 5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 [J].
周国华 ;
贺艳华 ;
唐承丽 ;
屈琼英 ;
彭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2) :186-192
[2]   苏南地区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J].
陈玉福 ;
刘彦随 ;
龙花楼 ;
王介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123-128
[3]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J].
龙花楼 ;
李裕瑞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203-1213
[4]   中国沿海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发展(英文) [J].
刘彦随 ;
张富刚 ;
张潆文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5) :557-567
[5]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研究——唐山、秦皇岛乡村个案分析 [J].
甄峰 ;
赵勇 ;
郑俊 ;
赵国栋 .
地理科学, 2008, (04) :464-470
[6]   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 [J].
马晓冬 ;
朱传耿 ;
马荣华 ;
蒲英霞 .
地理学报, 2008, (04) :405-416
[7]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与特征 [J].
邢谷锐 ;
徐逸伦 ;
郑颖 .
经济地理, 2007, (06) :932-935
[8]   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 [J].
王成新 ;
姚士谋 ;
陈彩虹 .
地理科学, 2005, (03) :3257-3262
[9]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J].
蔡运龙 ;
陆大道 ;
周一星 ;
王缉慈 ;
秦其明 ;
李有利 ;
柴彦威 ;
张镱锂 ;
刘卫东 ;
王劲峰 ;
宋长青 ;
冷疏影 ;
王民 .
地理学报, 2004, (06) :803-810
[10]   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J].
王成 ;
武红 ;
徐化成 ;
郑均宝 ;
周怀军 .
地理科学, 2001, (02) :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