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

被引:11
作者
董青华 [1 ,2 ]
孙威江 [1 ]
张孔碌 [3 ]
罗星火 [3 ]
吴全金 [1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2] 福州市华茗茶业研究所
[3]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乌龙茶茶汤; 色差; pH; 判别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7 [产品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茶汤的L显著低于第3泡;3泡茶汤间红绿度(a)和黄蓝度(b)的变化均不显著;3泡茶汤色差的衍生值色相(b/a)、色调彩度(Cab)和色彩饱和度(Sab)均无显著差异,色相角(Hab)差异达显著水平;3泡茶汤间的pH存在显著差异.(3)(45±2)℃下,以第1泡茶汤的色差和pH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级别和品类鉴别,建立判别模型,得到正判率达92%的产地判别函数3条,正判率均达100%的肉桂和凤凰单丛生产商判别函数2条.
引用
收藏
页码:470 / 4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乌龙茶品质评定与产品判别研究 [J].
孙威江 ;
董青华 ;
周卫龙 ;
董秀云 .
茶叶科学, 2011, 31 (04) :305-312
[2]   Bayes逐步判别法在绿茶板栗香化学识别上的应用 [J].
叶国注 ;
袁海波 ;
江用文 ;
尹军峰 ;
汪芳 ;
陈建新 .
茶叶科学, 2009, 29 (01) :27-33
[3]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 [J].
成浩 ;
王丽鸳 ;
周健 ;
叶阳 ;
刘栩 ;
陆文渊 .
茶叶科学, 2008, (02) :83-88
[4]   用判别式分析法由其化学组成对茶叶样品进行分类 [J].
许孙曲 ;
徐小妹 .
广东茶业, 1998, (02) :20-22
[5]   茶汤的pH值 [J].
沈培和 .
中国茶叶, 1985, (03) :12-13
[6]  
基于国际标准的乌龙茶理化成分研究[D]. 董青华.福建农林大学 2010
[7]  
多变量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震岩, 2007
[8]  
Discrimination of yerba mate ( Ilex paraguayensis St. Hil.)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 by means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J] . D. Cozzolino,E. Restaino,A. Fassio.Sensing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 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