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滑坡分类及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30
作者
朱超祁 [1 ]
贾永刚 [1 ,2 ]
刘晓磊 [1 ,2 ]
张红 [1 ]
文明征 [1 ]
黄萌 [1 ]
单红仙 [1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底滑坡; 范畴分类; 成因机制; 天然气水合物; 触发因素;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5.06.016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24 ; 070704 ; 0709 ;
摘要
海底滑坡危害严重且普遍存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加深对其认识,从范畴分类、成因机制两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并重点分析了水动力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两种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海底滑坡内涵逐步深化、类型逐步细化、范畴逐步泛化;海底滑坡的最终形成是在一定内在条件下,多种触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机制异常复杂。最后指出了海底滑坡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工作重点:发展原位实时监测技术,建立海底滑坡资料数据库,完善物理-数值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1]  
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滑坡特征及触发机制研究[D]. 马云.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2]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与环境风险评价[D]. 刘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13]  
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D]. 胡光海.中国海洋大学. 2010
[14]  
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地震特征及成因分析[D]. 李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15]  
波浪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粉质土海床不稳定机制研究[D]. 王虎.中国海洋大学. 2012
[16]  
黄河三角洲滨浅海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与海洋地质灾害研究[D]. 金仙梅.吉林大学. 2004
[17]  
海洋地质科学[M]. 海洋出版社 , 范时清著, 2004
[18]  
海岸河口区重力再沉积和底坡的不稳定性[M]. 海洋出版社 , 林振宏, 1990
[19]  
工程地质勘察[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主编, 1981
[20]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of Holocene mass-transport complexes, St. Lawrence River Estuary, Canada[J] . Nicolas Pinet,Virginia Brake,Calvin Campbell,Mathieu J. Duchesne.Geomorphology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