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壤旱地氮素平衡与氮素的生态管理探讨

被引:2
作者
崔键 [1 ]
周静 [2 ]
马友华 [1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氮素平衡; 生态管理;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08.03.020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对红壤地区氮素平衡的特征分析和探讨,提出集科研、行政、法制、企业、农业为一体,以人才为核心的氮素生态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从土壤氮素生态管理角度探讨人类、生物、环境的"循环、整合、高效、和谐",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演变规律 [J].
刘守龙 ;
黄道友 ;
吴金水 ;
黄敏 ;
肖和艾 ;
宋变兰 ;
苏以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1) :12-17
[2]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 [J].
崔键 ;
马友华 ;
赵艳萍 ;
董建军 ;
石润圭 ;
黄文星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1) :335-340
[3]   荷兰农业科技推广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J].
钟俊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08) :30-32
[4]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 [J].
何园球 ;
吴大付 ;
李成亮 ;
王兴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547-1551
[5]   控释氮肥在淹水稻田土壤上的去向及利用率 [J].
郑圣先 ;
刘德林 ;
聂军 ;
戴平安 ;
肖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2) :137-142
[6]   红壤坡地耕作模式与水土流失监测初报 [J].
林学军 ;
谭仕彦 .
广西农学报, 2003, (S1) :50-53+42
[7]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桑大志 ;
刘翠莲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2) :1456-1461
[8]   红壤养分淋失的影响因子 [J].
孙波 ;
王兴祥 ;
张桃林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3) :257-262
[9]   亚热带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封禁管理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J].
郑本暖 ;
杨玉盛 ;
谢锦升 ;
郑世群 ;
何宗明 ;
陈光水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2, (04) :57-60+63
[10]   红壤丘岗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动态研究 [J].
何园球 ;
王兴祥 ;
胡锋 ;
陈家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9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