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热泉中稀有金属矿化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郭唯明 [1 ]
马圣钞 [1 ]
孙艳 [1 ]
赵芝 [1 ]
钟海仁 [2 ]
姚垒珊 [3 ]
机构
[1]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热泉; 锂; 热泉沉积型; 稀有金属; 腾冲;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9088
中图分类号
P618.7 [稀土元素和分散元素]; P618.6 [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云南腾冲地区正在活动的热泉中普遍含有Li、Be、Rb、Cs等稀有金属和W、Sb、Tl、Mo等微量元素,以Li、Rb、Cs、W的富集最为显著。热泉中Li、Rb、Cs、W的平均值分别为2895.1μg/L、839.8μg/L、417.9μg/L、61.74μg/L,普遍高于Cu、Pb、Zn的含量(分别为13.6μg/L、0.24μg/L、6.83μg/L)。Au、Ag等贵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很低,基本上低于检出限。此外,温度越高的泉水稀有金属的含量也相应增高;而氦同位素资料表明,热泉中不但有幔源物质的供给,而且,随着幔源组分贡献的增大,稀有金属的含量明显升高。因此,热泉活动是可以导致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的。鉴于腾冲地区水热活动广泛而强烈,近20年来不同年份热泉中Li的含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可以认为热泉不但可以形成稀有金属矿床,而且速度是比较快的。每年随着水热活动带出的锂金属量可达500多吨,其成矿效果明显优于贵金属、稀土和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研究热泉型稀有金属的成矿机制,对于我国西南三江地区寻找热液蚀变或热泉沉积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21 / 13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腾冲热海热泉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J].
刘明亮 ;
曹耀武 ;
王敏黛 ;
李洁祥 ;
郭清海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4, 21 (06) :1-7
[2]   高黎贡山南段主要热泉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J].
李向全 ;
侯新伟 ;
周志超 ;
刘玲霞 ;
王振兴 ;
蒋良文 ;
杜宇本 ;
邓宏科 .
中国地质, 2011, 38 (05) :1347-1354
[3]   四川西部现代热泉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J].
王登红 ;
付小方 ;
应汉龙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5) :878-883
[4]   伟晶岩矿床示踪造山过程的研究进展 [J].
王登红 ;
邹天人 ;
徐志刚 ;
余金杰 ;
付小方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614-620
[5]   腾冲现代活动水热流体的地质成矿作用 [J].
胡云中 ;
邓坚 ;
郭唯明 .
矿床地质, 2002, 21(S1) (S1) :967-969
[6]   云南腾冲地区现代地热流体活动类型 [J].
上官志冠 ;
孙明良 ;
李恒忠 .
地震地质, 1999, (04) :436-442
[7]   氦同位素地质研究进展 [J].
王登红 ;
毛景文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15 (02) :51-56
[8]   腾冲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J].
王先彬 ;
徐胜 ;
陈践发 ;
孙明良 ;
薛啸峰 ;
王文懿 .
科学通报 , 1993, (09) :814-817
[9]  
腾冲火山区现代幔源氦释放特征及深部岩浆活动研究[D]. 赵慈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8
[10]  
中国新生代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王登红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