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08年松嫩平原生长季蒸散量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2
作者
曾丽红 [1 ,2 ]
宋开山 [1 ]
张柏 [1 ]
王宗明 [1 ]
杜嘉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蒸散; MODIS; SEBAL; 时空变化; 松嫩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松嫩平原生长季蒸散量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该区农作物生长环境评价、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MODIS产品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陆面能量平衡算法SEBAL及Penman-Monteith方程估算了松嫩平原2000年-2008年生长季(5月-9月)的陆面实际蒸散量,分析了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并在月时间尺度上通过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蒸散量与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除水体、沼泽湿地等高蒸散特性地物外,松嫩平原生长季蒸散量具有从西南部向东部、东北部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呈明显阶梯状变化,松嫩平原2000年-2008年生长季蒸散量的区域平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多年平均值为612.63mm,最大值(669.31mm)出现在2000年,最小值(570.79mm)出现在2005年;②受气候条件、土壤供水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影响,松嫩平原生长季各月蒸散量差异明显,7月蒸散最强烈,高达141.60mm,9月由于降水减少、气温降低,月蒸散量仅81.35mm;③对蒸散量与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得知蒸散量与降水量、平均气温的正相关性极其明显,而蒸散量与平均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在林地、水体分布区以负相关为主,在其他区域则以正相关为主,蒸散量与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2305 / 23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应用MODIS数据推估区域地表蒸散
    刘朝顺
    高炜
    高志强
    [J].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6) : 782 - 788
  • [2] 1971—2005年西藏主要农区农田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军
    边多
    拉巴
    周刊社
    石磊
    [J]. 冰川冻土, 2009, 31 (05) : 815 - 821
  • [3] 近地层能量平衡闭合问题——综述及个例分析
    王介民
    王维真
    刘绍民
    马明国
    李新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7) : 705 - 713
  • [4] 遥感蒸散模型的时间重建方法研究
    熊隽
    吴炳方
    闫娜娜
    胡明罡
    孙敏章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 53 - 59
  • [5]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王宗明
    张柏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树清
    李方
    国志兴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1) : 149 - 154
  • [6] 东北川岗地形区SRTM数据质量评价
    闫业超
    张树文
    岳书平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 (01) : 41 - 46
  • [7] 嫩江、哈尔滨两地48年来夏季降雨特征分析
    缪驰远
    魏欣
    孙雷
    徐霞
    [J]. 资源科学, 2007, (06) : 25 - 31
  • [8] 遥感数据支持下不同地表覆盖的区域蒸散
    何延波
    王石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2) : 288 - 296
  • [9]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英文)
    张永强
    刘昌明
    于强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 (04) : 562 - 567
  • [10]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区域蒸散量估算模型比较
    刘绍民
    孙睿
    孙中平
    李小文
    刘昌明
    [J]. 地理学报, 2004, (03) : 331 -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