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结构及其地幔动力学

被引:10
作者
蔡学林 [1 ,2 ]
朱介寿 [2 ,3 ]
程先琼 [2 ]
曹家敏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 复蘑菇状地幔柱; 岩石圈; 软流圈; 下地幔; 地幔动力学;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运用高分辨率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和体波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及全球地幔三维速度结构时发现南海地区地幔存在深达2000km以上的巨型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相关标志,将复蘑菇状地幔低速柱称为南海复蘑菇状地幔柱。本文在论述南海复蘑菇状地幔柱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基础上,将地幔柱划分为柱头、柱体、柱尾、幔枝和热点等部分,建立起地幔柱三维几何结构模型,探讨了复蘑菇状地幔柱在南海海盆扩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对南海演化过程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地震层析成像与地幔对流研究.[D].程先琼.成都理工大学.2004, 04
[2]  
4-D evolution of SE Asia’s mantle from geological reconstructions and seismic tomography.[J].Anne Replumaz;Hrafnkell Kárason;Rob D van der Hilst;Jean Besse;Paul Tapponnier.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4, 1
[3]   Structural evolution from Paleogene extension to Latest Miocene-Recent arc-continent collision offshore Taiwan: comparison with on land geology [J].
Huang, CY ;
Xia, KY ;
Yuan, PB ;
Chen, PG .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1, 19 (05) :619-639
[4]  
岩石圈物理学.[M].滕吉文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M].龚再升;李思田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6]  
地球构造与动力学.[M].马宗晋等编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7]  
幔枝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M].牛树银等著;.地震出版社.2002,
[8]  
南海地质.[M].刘昭蜀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9]  
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M].王登红编著;.地震出版社.1998,
[10]  
地球的理论.[M].(美)安德森(Anderson;Don.L.)著;关华平等译;.地震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