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库里背斜活动性初步研究

被引:3
作者
孙浩越 [1 ]
何宏林 [1 ]
付碧宏 [2 ]
杨顺虎 [2 ]
白濱吉起 [3 ]
池田安隆 [3 ]
狩野谦一 [4 ]
越後智雄 [5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3] 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
[4] 静冈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
[5] 地域·地盤·環境研究所
关键词
库木库里背斜; 侧向扩展; 晚更新世; 隆升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库木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与柴达木盆地一山之隔,是二者的过渡地带,也是高原主体部分向NE扩展的前缘地区;现今构造表现为被3条大型活动构造带(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逆冲的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所夹持。因此,该盆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活动性、活动历史,探讨高原的扩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库木库里盆地南、北两侧均发育活动性很强的大型走滑断裂,但是在盆地中央发育1条大型背斜,走向NWW-SEE,与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和柴达木盆地内的褶皱构造走向一致,说明盆地目前遭受NNE向的挤压。通过对盆地地形横、纵剖面和阶地展布形态的分析,得出背斜有自西向东扩展变形的特征;野外调查和测年结果显示,背斜东段冰川融水形成了大型冰水扇,形成年龄为(87.09±2.31)102.4±3.7ka,进而获得背斜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平均隆升速率的最大值为(2.78±0.28)3.28±0.28mm/a。库木库里盆地整体的活动性很强,在构造上与其北边的柴达木盆地类似,都受控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NNE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A new OSL chronology for dust accumulation in the last 130,000 yr for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J] . Y.C. Lu,X.L. Wang,A.G. Wintle.Quaternary Research . 2006 (1)
[12]   初论库木库里盆地自然生态环境 [J].
艾斯卡尔·艾山别克 ;
李江文 .
新疆环境保护, 1993, (02)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