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沭河上游出土人骨的食性分析研究

被引:20
作者
齐乌云
王金霞
梁中合
贾笑冰
王吉怀
苏兆庆
刘云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 莒县博物馆
[3] 莒县博物馆 北京市
[4] 北京市
[5] 山东莒县
关键词
沭河上游; 古代人骨; 同位素分析; 微量元素分析; 食物结构;
D O I
10.16143/j.cnki.1001-9928.2004.02.006
中图分类号
K872 [地区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晚期及春秋战国时期 2块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无机成分的锶、钡、钙等微量元素分析 ,恢复了当时人的食物结构。结论有以下两点 :1 由同位素分析可知 ,本地区贫民老百姓的食物在大汶口晚期时以C4植物为主 ,大约占 6 5 1 %的比例。此时期的食物结构存在贫富差异 ,富有者的食谱主要以C3植物为主 ,大约占 6 6 4 %的比例。 2 通过对小朱家村遗址出土的 1块人骨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 ,反映出同位素分析所表明的C3植物 ,除了少量种植的稻米外 ,可能还包括胡桃属、榛属、栗属、豆科等采集植物。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第四纪环境.[M].(澳)威廉斯(M.A.J.Williams)等著;刘东生等编译;.科学出版社.1997,
[2]  
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墓葬发掘简报.[J].王树明;.史前研究.1987, 03
[3]  
陵阳河墓地雏议.[J].王树明;.史前研究.1987, 03
[4]   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 [J].
蔡莲珍 ;
仇士华 .
考古, 1984, (10) :949-955